据悉,日本全日空官宣与美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公司1PointFive达成二氧化碳去除(CDR)信用额购买协议。自2025年起,双方将在3年内交易1万吨CDR信用额度,提供信用额度的工厂目前还在建设,预计会在2025年中期投入商用。工厂都还没建,CDR额度已经卖出去了?要搁从前,恐怕没几个人会相信二氧化碳也是能用来交易的,而且不止一个企业动了要做碳交易的念头。早前环保在线就报道过,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微软于丹麦能源巨头rsted达成了合作,微软支持其旗下的Asns生物质发电站安装碳捕集设备,并向其购
资讯我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CCUS规模化应用强攻超临界技术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传来新消息,我国首条百万吨、百公里高压常温密相二氧化碳输送管道——“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国首次实现二氧化碳长距离密相管输。这条管道全长109千米,每输送二氧化碳规模可达170万吨。据说,该项目攻克了3项核心技术,研发了液相二氧化碳管输增压泵、高效二氧化碳密相注入泵2项关键装备。目前,“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是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也是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预计15年累计注入二氧
资讯石化只是开始,房地产、互联网、工控...没有谁能逃过CCUS的“线万吨/年CCUS示范项目在宁东基地全面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在全球首次实现现代煤化工和大型油气田开采之间的绿色减碳合作,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不期然,我国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开启了腾飞模式。毕竟2021年,我们还在说CCUS发展缓慢,百万吨级示范项目难觅踪迹,但从2022年开始,CCUS一下子从“进入商业化拐点”迈向了“半成熟商业化运营”,集群化发展新阶段正在演进。更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CCUS产业打破了初期吸引“不得不
中国将首次开启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近日,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透露,南海恩平15-1油田海域将于4月中旬投用,届时每年预计可封存30万吨二氧化碳(CO2),累计达150万吨以上,相当于100万辆轿车的排放量。据悉,这也将是中国海上第一口二氧化碳封存回注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被世界公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在2020年前都还只是以小规模CCUS项目为主,缺乏具有决定性的百万吨级以上项目,商业推广进程滞后,但2022年8月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的投运彻
2022线年的CCUS不一般近日,清华大学碳中和技术论坛(第五期)——面向碳中和的工业技术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阳提到,“目前,CCUS技术和工业应用已具备了可行性,未来可考虑在三个方面(CCUS贡献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加强CCUS全创新链的理论、技术探讨研究,加快建立产业体系)进行重点突破”。2021年的时候,我们还在说CCUS发展缓慢【可回顾:双碳目标下,不可或缺的CCUS为何发展缓慢】,但转眼进入2022年,一切似乎都按下了“加速键”。2021年年中,发改委通知各地报送CCUS项目,然后年末,《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
3大项目“定海” CCUS加速迎商业化拐点“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减污降碳仍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旋律。而从长远角度来看,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全球到底要用多大的代价完成既定目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专门委员会就曾明确说,假如没有CCUS,几乎所有气候模式都不能够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且全球碳减排成本将会成倍增加。这也是怎么回事,CCUS项目热兴起,尤其是在中国,CCUS项目商业化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示范项目体量都比较小,专家推测,到2030年我国将迎来CCUS商业化拐点。因此,处于“厚积”阶段的CCUS项目,
华光环能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了“离子液CO2捕集中试示范工程开发”项目2022年10月18日,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了“离子液CO2捕集中试示范工程开发”项目合同,研究开发经费报酬900万元。公告透露,技术方面的要求包括“用于年产万吨级CO2的捕集”,“系统产品CO2应达到工业级,满足工业CO2品质衡量准则(GB/T6052-2011)”,“合理设计CO2吸收系统、离子液体再生系统、CO2净化收集系统、换热网络等单元”等。并且,双方确定,因履行本合同所产生的研究开发成果及其相关知识产权权利归属甲乙双方共有,双方各占50%。双方享有申请
谁说咱没有百万吨级?石化行业CCUS正面刚2022年8月29日,中国石化宣布,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国内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百万吨级CCUS项目,对于我国来说确实有着重要意义。此前,环保在线个CCUS示范项目,其中商业设施6个,但规模均在1万吨到几十万吨不等,百万吨级CCUS项目难觅踪影。很多专家推测,我国将在2030年迎来CCUS商业化拐点,所以现在每迈出的一小步都是为了量变引发质变。除了百万吨级,6月中国海油
20万亿市场看到吃不到?CCUS破题看2个关键日前,《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公开,要求“十四五”期间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非常明显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其中提到,要突破碳捕集利用封存关键核心技术,要求到2030年,钢铁行业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碳捕集利用封存等技术取得突破应用。同时,方案还提出,到2025年,要实现建材行业窑炉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产业化示范,加快部署石化化工行业大规模碳捕集利用封存产业化示范项目。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
锁定“液态阳光”、向CCUS发起猛攻!远达环保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1日,远达环保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彭双群,中科院院士李灿出席会议。签约会上,彭双群就公司近年整体业务和CCUS发展状况作了详细介绍。彭双群表示,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是公司牵头组建的重庆市碳捕集与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共建单位之一,双方在能源生态融合发展、CCUS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希望双方能够围绕国家双碳目标,发挥各自在产业推广、研发技术方面的优势,以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技术为突破口,打通全流程的碳捕集与利用技术。李灿对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技术进行
积极推进CCUS技术,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发布《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本周三(2022年8月3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网站发布《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要求分三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5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力争减碳30%——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此,焦化行业将从减少焦炭产能产量、焦化生产、焦化产品、碳捕集与利用四方面切入,开展五项行动措施,包括严控焦化新增产能、协同攻关节能降碳技术、强化基础体系建设、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凝聚行业力量。全文如下:原标题: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
迈向千万吨级,CCUS——油气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在油气行业,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模式火了!2022年6月28日,中海油对外宣称,将与广东省发改委、壳牌(中国)与美孚(中国)签署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并真正开始启动我国首个海上规模化(300-1000万吨级)CCUS集群研究项目,用于收集大亚湾区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另,中海油已将CCUS专项纳入了“十四五”重大科研项目。同月25日,中石油召开CCUS工作推进会。会上透露,中石油旗下大庆石化、吉林石化分别完成了40万吨和60万吨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可行性研究,大庆油田完成
重磅!中海油将启动千万吨级海上CCUS项目2022年6月28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该公司与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广东省发改委”)、壳牌(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壳牌”)和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埃克森美孚”)在中国北京、广州、英国伦敦、美国休斯敦四地以“线上+线下”形式共同签署大亚湾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简称“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标志着我国首个海上规模化(300~1000万吨级)CCS/CCUS集群研究项目真正开始启动。该项目将通过捕集装置,收集大亚湾区各企业在生产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压缩后,
中国首个千万吨级CCUS集群项目启动,政策支持、税收优惠等力促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6月28日,中海油宣布,其正式与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壳牌(中国)和美孚(中国)签署大亚湾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集群研究项目谅解备忘录。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我国首个海上规模化CCUS集群研究项目即将启动。距中石化公布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全面建成的消息仅不到半年时间,又一更大规模的CCUS项目登场,足以感受到我国对CCUS的重视。业内的人表示,发展CCUS尤其对我国具备极其重大战略意义。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我国拥有较大的石油地质储量,适合推广二氧化碳驱油,加快CCU
多氯联苯处理、两相冷却系统、废塑料转化吸附剂、CCUS......快看这些新技术“双碳”目标实现的进度条稳步推进,各类节能环保设备和服务需求都在加速释放。为了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碳中和,环保的技术之花要开得更加灿烂才行。来盘一盘,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有哪些新的技术消息:1、乌拉尔联邦大学及俄科院乌拉尔分院开发出一种新型两阶段多氯联苯处理法多氯联苯(PCB)又称氯化联苯,在工业上普遍的使用,属于二类危险物,目前最有效的处理方法是燃烧,但燃烧不充分将产生二恶英、呋喃等累积性毒物。本次技术突破在于无需建造能达到2000摄氏度高温的特殊熔炉,第一阶段将多氯